目前分類:組織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華奧會與體委會同時聲明 拒絕北京奧運聖火傳遞來台

麗台運動報 更新日期:2007/04/26 23:35 記者:黃及人

黃及人/台北報導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路線公佈不到兩小時,台灣民眾都還來不及感受到其中的喜悅,中華奧會與行政院體委會今晚(26日)立刻宣佈,不接受明年北京奧運聖火傳遞來台路線,中華奧會主席蔡辰威表示,中華奧會是政府的一部分,必須尊重政府的決策,中華奧會只能拒絕這次的聖火來台。

晚間八點半,北京奧運組委會與國際奧會同時宣佈明年聖火傳遞路線,北京奧運聖火將從越南胡志明市抵達台灣台北,隨後前往香港、澳門,最後轉進中國境內各大城市,如果奧運聖火真的來台,這將是台灣相隔44年以後,重新能夠迎接奧運聖火來台。

可是這與先前台灣主張的「經由第三國進入台灣,再向第四國繼續傳遞之方式進行」的想法大不相同,體委會主委楊忠和在記者會上強調,中華奧會與其他國家奧會一樣,都享有參與國際奧會活動的平等權利,必須遵循奧林匹克禮儀,並在台灣主權不被矮化及有助於兩岸良性互動之原則下進行。

楊忠和特別舉出中國不斷用政治干預體育的實例,包含把奧運聖火傳遞台灣的路線定位為「國內路線」,以及中國官方人士及北京奧運組委會始終用「中國台北」稱呼我方,楊忠和甚至提出近日高雄市副市長被拒絕前往北京的「個案」,來強調台灣持續被打壓的事實。

當中華奧會與體委會同時宣佈拒絕讓北京奧運聖火來台之際,台灣也將成為奧運史上第一個國家拒絕聖火來訪,目前體委會的立場相當堅定,楊忠和說:「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相信我們拒絕聖火入境的決定,會是所有國人所期許的結果。」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歷史博物館在文物教育方面的角色
丁新豹博士 邱小金女士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杯番茄汁,蘊含5萬公里的全球運籌智慧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韓簽署FTA 經部:衝擊傳產 台灣易被邊緣化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7/04/03 05:09 記者: 江睿智、彭漣漪/台北報導

儘管WTO杜哈回合談判已復談,但美韓簽署FTA,顯示目前自由貿易談判仍朝向FTA及WTO雙線並進。經濟部評估,二○一○年中國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將生效,預估美韓FTA在二○○九年生效,愈往下走,若WTO談判仍無法突破,台灣被邊緣化危機會愈加深。

針對美韓FTA,經濟部長陳瑞隆表示,對我有相當程度影響,在工業產品部分,包括紡織、運動鞋、自行車等傳統產業輸美競爭力受挫,未來美韓在高科技投資及技術合作會更為緊密。經建會經研處處長洪瑞彬則表示,台灣受影響產業的年總產值達二十億美元,占台灣出口至美國總金額的三至五%左右。

我仍爭取洽簽台美FTA

韓國是美國簽署的第八個自由貿易協定國家,但韓國為全球第十一大經濟體,也是美國簽署FTA較大的經濟體,因此,引起各國關注,特別是與韓國有地緣政治關係、產業結構互補又競爭的日本最為緊張,台灣也相當在意,經濟部國貿局緊盯美韓FTA進度,內部評估報告早已完成,並限定閱讀的層級。

因我國在與其他國家洽簽FTA有政治上的困難,面對各國仍致力洽簽FTA,據瞭解,經濟部擬訂的策略,仍是爭取洽簽台美FTA、寄望WTO杜哈回合談判有具體進展,以及透過全球佈局,降低被邊緣化衝擊;此外,還是厚實國內產業競爭力與實力,相關官員說,「沒有競爭力的產業,即使有FTA,也是沒競爭力。」

中國東協自貿生效影響更大

陳瑞隆表示,對於簽署FTA,美國從沒有說不,即使台美在短期內簽署FTA有困難,台美雙方也會在TIFA(台美貿易投資架構協定)架構下,先就台美雙方有利的議題,進行洽談。

經濟部評估,雖然WTO已復談,但是波折仍多,因此WTO會員國仍持續進行FTA雙邊談判。由於FTA對於未簽署國家會有排他性,沒有簽FTA就吃虧,台灣很容易被邊緣化。

而且,經濟部認為若WTO無法取得具體進展,FTA或是RTA(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會盛行,隨著時間愈往下走,預估美韓FTA將在二○○九年生效,而二○一○年中國與東協的自由貿易生效,對台灣影響會愈來愈大。

未來到韓投資美商益加踴躍

經濟部初步估算,美韓簽定FTA,對我GDP(國內生產毛額)會有○.○五個百分點的影響。

陳瑞隆指出,台灣高科技也一直仰賴美國技術合作,FTA架構下一定有投資專章,韓國將提供投資優惠給美國,雙方在高科技的投資與技術合作將更形密切,未來到韓國投資的美國廠商將更形踴躍。

彭漣漪/台北報導

針對南韓與美國宣佈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動作,從學界到產業協會紛紛表示,影響是一定有的,除了政府端要努力爭取和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外,企業端必須增加本身產品的競爭力,才不會被取代。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表示,關於各國簽定自由貿易協定對台經濟的影響評估,有多種版本,依簽署的是哪些國家、簽署的範圍有多大等有所差異,影響GDP的程度從一個百分點到三、四個百分點都有,對台灣而言不會是致命的打擊,可能對民間信心影響較大,台灣不是承受不起這樣的影響,「了不起就是一整年經濟完全沒有成長」。

陳博志認為,美國之所以不和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的封鎖,所以根本的解決辦法,是中國大陸不要再抵制各國跟台灣訂定自由貿易協定,這樣才能贏得台灣民眾的心,台灣從政府、民間到媒體,都「應該向中國提出強烈的抗議」。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管會:銀行負責人不得兼任非金融業負責人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7/04/03 20:02

(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三日電)繼金控公司負責人不得兼任非金融業負責人外,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今天通過「銀行負責人應具備資格條件準則修正」案,增訂銀行業負責人,包括董事長、總經理或與其職責相當的人不得擔任其他非金融業的董事長、總經理或與職責相當的人,預計最快明年可實施。

金管會表示,銀行是特許事業,專業經營應屬必須,為避免銀行與非金融機構因代表人相同而產生風險連結的不良效應,且為落實產業與金融分離政策,強化銀行負責人在非金融事業兼職規定,確有必要性。

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表示,據檢視,目前銀行董事長、總經理有兼任非金融業職責相當的情形約有14人。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鍾慧貞表示,銀行事業群總經理也算在內。

張秀蓮指出,如果將副總、副董放進去則有20幾人,因此,留下一階段再擴大範圍。

另外,金管會表示,避免在修正案施行前,銀行董事長、總經理或與其職責相當人的兼職規定者而立即產生違規問題,因此可兼任到任期屆滿調整期間。960403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旗集團或考慮競購荷蘭銀行
2007年03月23日17:35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旗將裁員15000人 年省10億美元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7/03/27 05:09 記者: 陳一姍/台北報導

《華爾街日報》昨日報導,全球最大金融集團花旗正在考慮裁員五%,一萬五千人的計畫,以撙節十億美元支出。

《華爾街日報》引述花旗內部人士的說法,這個裁員計畫是由營運長德勒斯金(Robert Druskin)所負責,將在本週內將此建議送交董事會。在第一季財報完成日,四月十六日以前做出最後決策。不過,花旗銀行正式發言系統,拒絕評論。花旗銀行執行長普林斯(Charles Prince)之前就曾宣佈,花旗將執行降低成本計劃。因為花旗成本上升的速度,比營收上升的速度為快。

李亮萱/台北報導

花旗銀行公共事務處處長王美音表示,花旗集團每年第一季宣佈去年財報時,就會例行性的檢討組織架構,確保組織的工作效率。不過,台灣花旗目前並未收到相關指示。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一外商撤台外移 聯合利華關桃園廠、裁員130人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英特爾赴大陸設廠 張忠謀:對台積電直接影響有限
2007/03/14 18:45 中央社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過50載 歐盟凝聚歐洲意識 (2007/3/23)
這個星期天,歐盟就要50歲了。歐盟是如何從一紙羅馬條約出發,由最初只有區區6個會員國的歐洲共同體,一步步擴大到今天的27個會員國,整合歐洲意識,一起來了解。歐盟輪值主席德國總理梅克爾,在義大利總理普洛迪陪同下,來到羅馬市政廳,就是為了一睹羅馬條約,這件珍貴史料。1951年,被稱為歐盟之父的法國人莫內,在巴黎成立由法國、西德、盧森堡、比利時、義大利和荷蘭6國組成的歐洲煤鋼共同體,1957年3月25日,6國再度簽署羅馬條約,歐洲共同體就此誕生,這也就是歐盟的前身。這個以整合歐洲經濟為目標的組織,在1973和1980兩代年兩度擴張,增加到12個會員國,1991年,歐洲高峰會通過馬思垂克條約,隔年歐洲共同體改名為歐洲聯盟,簡稱歐盟,之後在1995年,又增加3個會員國。除了區域經濟整合,歐盟並致力於共同發展一致的外交與安全政策,隨著千禧年的到來,歐盟也進入劃時代的新紀元。首先是單一貨幣歐元在2002年正式流通,除了英國、瑞典、丹麥3國,其他12個會員國和梵蒂岡教廷,都先後以歐元取代傳統貨幣,其次就是歐盟向東大規模擴張,從2004到2007年初,共有12個前蘇聯和東歐國家陸續加入。今天的歐盟是一個擁有27個會員國,人口4億9千萬的龐大區域組織,實力足以和美國抗衡。(民視新聞連惠幸綜合報導)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17 Sat 2007 12:00
  • 7-11

開發溫熱的磁石

收銀台旁熱氣騰騰的關東煮,或是烤爐上滋滋作響的原味熱狗,這些即食的鮮食商品不只烘托了整個門市氣氛,也帶動了其他商品的搭售機會。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兩岸郵政攜手物流下月互通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企業興衰 也有「大歷史」
中國時報 2007.03.12  朱敬一

    九年前,生物學家戴蒙(Jared Diamond)寫了一本暢銷科普書《槍砲、病菌與鋼鐵》,提出一套正統歷史學家極少述及的「大歷史論」。在書中,作者企圖以地理特徵解釋數千年來人類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再以細菌/傳染病這一類一般人常予忽略的因素,解釋印地安人之消滅、南美洲主宰權之必然易手等歷史具體改變。這樣以少數因素涵括數千年演變的歷史研究方法,坊間稱之為「大歷史論」。最近數年,也有若干經濟學者與人類學者以「分工」之有無,去解釋何以身材較高大的尼安德塔人,會被體型居劣勢的現代人種所消滅,也算是一種大歷史觀,其解釋年代甚至跨越數萬年。

    大歷史觀當然有其限制,不能任意延伸,但是多數讀者也都覺得戴蒙所述言之成理,有一定的說服力。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貝克(GaryBecker)在十幾年前,就曾提出近兩百年社會發展的三重主要影響,一曰家庭、二曰國家、三曰市場,也是一種變相的大歷史論。貝克是經濟學家且專攻家庭經濟學,他強調市場與家庭之重要自是理所當然。而貝克所謂之「國家」,則包括有形的法制規範與無形的社會影響,稱之為「社會」亦無不可。貝克認為,現代經濟諸多現象,其實都是家庭、社會、市場三股力量交互影響的結果。舉例而言,大約數百年前,世界各國的家庭都是成員組成複雜的大家庭。當經濟日漸蓬勃、交易日漸頻繁之後,家庭所扮演的若干角色 (例如親子照顧、瑣碎家務),就開始被市場(如托兒所、餐廳)所取代;這就是家庭與市場角色之互換。

    就個人而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同時面對家庭、市場、社會三種力量的影響;就企業而言,則家庭對企業扮演的角色較小,社會與市場則是影響企業較重要的兩股力量。以下,我們就從社會與市場兩個角度,去檢視台灣過去十年的企業興衰,看看能不能得出些有啟發性的大歷史結論。

    《天下雜誌》在過去數年每年都會做台灣的企業調查,整理其版圖、營業狀況等資料,並由數百位企業家填寫問卷,選出他們認為最具聲望或在特定領域居於領先的標竿企業。我們如果將十年前(一九九七)的台灣十大企業資料找出來,再將它與現在的情形予以比較,就會發現若干有趣的現象。十年前,台灣的十大標竿企業集團依序包括台積電、花旗銀行、中鋼、長庚醫院、南亞塑膠、華碩電腦、台灣飛利浦、聯電、台灣德州儀器、統一企業。到了二○○○年,統一竄升到第六,鴻海精密首次晉升到前十名,宏碁一舉攀升到第三,其餘台積電、聯電、中鋼、華碩等仍然維持績優生。在二○○六年,台積電仍是標竿龍頭,但鴻海已然躍居第二。

    在二○○○年時,天下雜誌也依行業別排比各產業的標竿企業。半導體龍頭是台積電、聯電,紡織業是遠東、台化,銀行業是花旗、中信,觀光旅館是凱悅、遠東國際。六年後的今天,檢視這一陣子的國內新聞,大家顯然都看到了若干改變的端倪。

    在若干年前所列的標竿企業中,有的因為BOT招標弊案而卡在不上不下的尷尬狀態;有的是預定接班人被通緝在案;有的則是因案被起訴而潛逃海外。至於力霸、東帝士等,當年雖非標竿模範生,但最近幾年的快速沒落,卻也令人不勝唏噓。當然,除了前述向下沉淪的案例之外,也有一些企業集團在這十年中快速爬升、欣欣向榮 (例如郭台銘的鴻海集團),或是相當程度的維持其企業實力(如台積電、聯電)。一個很自然的問題是:何以致此?為什麼有些企業在向下沉淪,有些卻在向上提升呢?無可否認地,企業興衰背後當然有許多個別因素,但除此之外,有沒有大環境的影響呢?

    台灣面積不大、人口不多、內需市場不足;多年來,台灣經濟的活力都是靠進出口等涉外部門在支撐。廠商的國內投資固然有助於提升國民所得,但是其所投資機器設備,無論如何還是要用來製造產品、拿到國際上去銷售圖利;若是只鎖定台灣島內市場,是絕對不夠的。在全球化風起雲湧之際,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障礙逐漸排除,任何國家想要迴避國際市場的挑戰都益發不可能。用貝克教授的語言來說,就是全球化使得國際市場對企業的規範力量(discipline)越來越強;任何企業若是逃避這種市場力量,就注定要快速走下坡。我認為,這就是一股主宰台灣企業興衰的大歷史力量。不只台灣如此,全世界各國都面臨類似的壓力。最近某一期《經濟學人》報導,英國近十幾年經濟突飛猛進,主要也是因為該國對全球化競爭適應力特強,短短時間就將美法德日諸國比了下去。該報導指出,英國的競爭力是被市場競爭「銳化」的(sharpened by competition)。

    如果觀察過去十年台灣企業的起落,似乎應驗了前述市場規範的主宰威力。大凡那些在十年間走下坡、衰敗不堪的企業,大都是只能在國內叱吒風雲的「地區性」企業;那些在十年間屹立不搖或穩健爬升的,則大都是在國際上接受廣大市場挑戰的國際企業。封閉於國內的企業家要發展,有的靠政府特許、有的靠政治裙帶、等而下之的則是手腳不乾淨掏空吃乾。當民主政治漸漸看不慣這些特權嘴臉時,民意或立法壓力就會出現,而以種種的社會規範予以制約。這些封閉企業由於缺少國際市場的競爭,在經營效率上往往是花拳繡腿,難以與國際競爭對手匹敵。一旦政治裙帶受到制約,當然就只有衰敗一途。這就是台灣企業興衰的寫照。

    當然,企業封鎖於島內,未必是他們的本意。我們的政府不准許多行業赴對岸設廠、設分行、投資、布點,在在都限制了本土企業的國際布局。一旦東協加N等國完成了自由貿易區協定,台灣就會更加隔絕於國際社會。屆時,台灣企業對國際市場的規範力量將益趨不敏感。面對這樣的大歷史趨勢,台灣企業的挑戰,恐怕是一年比一年嚴峻。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