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神話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印度神醫柯馬太來台佈道 上千教友腿軟倒地、痛哭不停
2007/03/18 15:50 Video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11 Sun 2007 22:02
  • 精怪

《龍》

龍的傳說有很多的,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天龍八部》中的龍就是指印度八神部的龍部。

在中國,龍的地位就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中國的龍如圖:

有趣嗎?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又有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隻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屭,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衙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屭: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么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Mar 11 Sun 2007 21:36
  • 神話

玉皇大帝

黃帝,亦即龍帝、玉皇大帝、玉天大帝、昊天上帝,亦稱為天公、天公祖、玉帝、玉皇、玉皇上帝。傳說就是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的化身。其所以稱「玉皇上帝」,是因為居於天上玉京,祂又是萬物元始的至尊。道教稱天界最高主宰之神為玉皇大帝,猶如人間的皇帝,統轄人間,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而且也統轄儒、道、釋三教和其他諸神仙,以及自然神和人格神──即古來所謂的天神、地祇、人鬼都歸其管轄,掌管一切神、佛、仙、聖和人間、地府之事。總之,玉皇上帝為神中的神,所都以玉皇上帝為神中的至尊。亦有說玉皇大帝就是道教的「元始天尊」(即玉清元始天尊的簡稱。道教所供奉最高的神。)

黃帝既是神話中的英雄神,也是經過神話歷史化後的人們心目中的遠古帝王。他的業績,既見於神話,也見於傳說。有關黃帝的傳說,突出反映了他作為人間帝王為中華民族的祖先所作出的澤惠子孫的偉大創造與發明,如用玉(堅石)作兵器、造舟車弓矢、染五色裳、采銅鑄鼎、作指南車;他的妻子教民養蠶,他的臣子倉頡造字,大堯作干戈,伶倫制樂器等。這些傳說,歌頌了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黃帝廣為人知的業績,也是這些傳說中的主要內容;黃帝之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主要是靠這些傳說的代代相傳。

  在《史記.封禪書》中記載,黃帝和老百姓在首山採掘銅礦,把開採出來的銅鑄成一隻很大的銅鼎,放在荊山腳下。銅鼎鑄成時,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昇天。黃帝就騎到龍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還有妻兒也都紛紛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這時,龍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擠不上,一個個都抓著龍的鬍鬚。龍髯受不了重量而斷了,黃帝帶著的弓也被拉落下來,臣僚們只得抱著龍髯和弓號哭。黃帝昇了天後便成為了天帝。

  黃帝最初被說成是人形化的雷神。神話所述中,黃帝的出生、神職、婚姻無不與「雷」有關,均說明了黃帝為雷神。《河圖稽命征》說:「附寶見大電光繞北斗極星,照耀效野,感而生黃帝軒轅于青邱。」《河圖帝紀通》說:「黃帝以雷為精起。」說明黃帝生於雷電。《春秋合成圖》說:「軒轅主雷雨之神也。」《太象列星圖》說:「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如龍之體,主雷雨之神。」黃帝神職為主雷雨,故為雷神。作為雷神的黃帝,其地位是極高的。雷之巨響震撼天地,雷之電光撕裂長空,光耀刺目,對原始先民具有無與倫比的威攝力量,所以雷神是主宰乾坤的天神,是上帝。黃帝亦有稱皇帝,但此非歷史上的帝皇,而是指「皇天上帝」,《釋文》說:「皇帝,本又作黃帝。」皇天上帝的稱謂也表明其天帝的身份,而天帝則是水神之王。

  當人物化的龍神代替雷神而成為天神之後,黃帝便由人物雷神搖身一變成了人物龍神,黃帝的形貌、行為又都附會上了龍的特徵。《山海經.海外西經》說:「軒轅之國,……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在《史記.天官書》中亦說:「軒轅(黃帝名軒轅),黃龍體」,簡單點說,就是說黃帝就是黃龍的化身。《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呂氏春秋.應同》說:「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開元占經.龍魚蟲蛇占篇》引《春秋合成圖》說:「黃帝將亡,則黃龍墜。」黃龍即是龍帝,五行屬土,位居中央,是龍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觀中天庭的主宰。因中央土色為黃色,黃帝占據中央,便被附會成了人物龍神中的土龍,即黃龍。在漢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黃龍者,四方之長,四方之正色,神靈之精也。能巨,能細,能幽,能明,能短,能長,乍存,乍亡。王者不濾池而漁,德達深淵,則應和氣而游于池沼。」,上引神話都賦予了黃帝黃龍的特徵。黃龍(土龍)是龍中地位最高的人物龍神,這種地位在中國歷史上始終沒有改變。黃帝由雷神而黃龍神的變化,是時代崇尚風氣變化的結果,這種變化並沒有改變其崇高地位,因為雷神與龍神只是屬於各自不同時代的至尊之神。

  民間亦有說玉帝另有其人。民間神話傳說稱玉帝姓張,叫張堅,生在正月初九。據《玉皇本行集》記載: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光嚴妙樂的國家,國王淨德王和王后寶月光老來無子,十分煩惱,於是邀道士們舉行盛大的祈禱活動。有一天晚上,王后忽然夢見太上老君和許多神們抱著一個赤色的嬰兒從天而降,便說明原委,懇求老君給她這一嬰兒。老君答應,王后滿心喜歡收下了嬰兒,醒來後便覺身懷有孕。一年以後,即丙午年的正月初九,孩子誕生,這孩子就是後來的玉帝。他小時候聰明善良,長大了仁愛慈悲,將宮中倉庫中所存的財寶都散給了勞苦人。父王死後,他繼承王位,治理國家。不久把王位讓給大臣,據說深居山中,在晉明香嚴山中學道修真,淺心修行,經過一億三千二百劫,終成為玉皇上帝。

  而據此傳說,正月初九日,為玉皇大帝聖誕,俗稱天公生,全家齋戒沐浴,備上下桌,上桌五果六齋,紮紅麵線清茶,下桌供五牲、紅龜粿等;至午夜以後,全家整齊衣冠,依序行三跪九叩頭禮拜祀;全日祭神演劇,大家小戶,爭相慶祝。天公有生成保育萬物之德,為神之至尊,故禮極隆重,所備牲醴須五牲,用雞必閹雞或雄雞,燒天公金;艋舺彰化鹿港方面泉籍居民,於此日拜天公者,元宵及十月十五日不拜三界公云。

蚩尤

   傳說為中國的上古邪神,是九黎族(屬東夷集團)的首領。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銅頭鐵額,神通廣大,能呼風喚雨,以金屬製造兵器,裝備優良,因此在戰事之初使黃帝陷於若戰。在與黃帝大戰於涿鹿之野時,蚩尤作法,使雲霧四起,黃帝軍士分辨不清方向。後來黃帝製造了指南車以指示方向,致使蚩尤大敗而被擒殺。涿鹿之戰終以黃帝勝利而告終。

      蚩尤是帶有悲壯色彩的失敗的英雄神。他是由動物水神牛神人物化並融合遠古部落首領人物史跡而形成的人物水神。

  這位英雄神,還保留了水神,尤其是水神中牛神的突出特徵。《歸藏.啟筮篇》說:「蚩尤出自羊水。」說明蚩尤為水族。《述異記》說:「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俗雲,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頭有角,與軒轅鬥,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而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制也。」上述神話片段所描繪的蚩尤神的牛蹄牛角的形象特徵,表明他是以牛原型的人物水神。其牛角的形體特徵突出,蚩尤由此而被賦予了以牛角抵敵搏鬥的功能。這種角抵的功能充分表明了蚩尤是附寓於牛神的人物水神。所以後世人們扮演蚩尤神演戲要頭戴牛角。當然,蚩尤在其他神話典籍的記載中還表現出了另外一些動物的特徵,如蛇、龜的特徵。《漢書》:「太原有蚩尤神晝見,龜足蛇首。」《博古圖》:蚩尤「其狀如獸,附以兩翼。」這些動物都曾是原始先民信仰中的動物水神,它們出現在牛神蚩尤的變化著的形體中並不矛盾,因為在原始信仰中,同類意義的不同信仰對像是可以互變的,最著名的例子是魚龍互變。但,蚩尤的原型形象卻始終是以牛角為其主要特徵的。另外,典籍還說到蚩尤有「銅頭鐵額」,這實際上也是由堅硬的牛頭引起的幻想,也可說明蚩尤的原型為牛神。


  蚩尤神是戰敗神,因此他沒有像黃帝那樣被奉為至尊之神,更不可能成為人間帝王,但他卻是一個曾十分強大而後戰敗的部落的代表或首領。這就是說,他跟氏族部落社會的歷史有幾分聯系。據說,蚩尤所代表的氏族部落為九黎三苗。《國語.楚語下》:「及少嗥之衰也,九黎亂德……其後三苗復九黎之德。」注:「九黎,黎氏九人,蚩尤之徒也。」又:「三苗,九黎之後也。」《尚書.呂刑》:「王曰:若古有訓:蚩尤惟始作亂,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奸宄,奪攘矯虔。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據此,九黎與三苗應為同一部落的不同稱謂,這個部落奉蚩尤為始祖神,可稱蚩尤部落。蚩尤部落戰敗後,其後裔曾一次又一次積聚力量,發動過多次大規模的反抗鬥爭,依次與黃帝後裔顓頊、堯、舜、禹等有過激烈的戰鬥,典籍多有記載。這裏引《正義》的說法:「鄭玄以為苗民即九黎之後,顓頊誅九黎,至其子孫為三國。高辛之衰,又復九黎之惡,堯興,又誅之,堯末,又在朝,舜臣堯,又竄之,後禹攝位,又在洞庭逆命,禹又誅之。」蚩尤部落及後裔前赴後繼,寧死不屈的反抗精神,令人感嘆。大約是在與禹的戰鬥中,蚩尤後裔三苗遭滅頂之災。《墨子.非攻下》說:「昔者三苗大亂,天帝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龍生於廟,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穀變化,民刀大振,高陽乃命禹于玄宮(原脫「命禹」二字,據王念生說補),禹親把天之兩瑞令,以征有苗。……禹既克有三苗……天下乃靜。」即使是虛寫三苗將亡的異兆,也透露出了這場戰爭血流成河、悲壯慘烈的消息,即使是貶損戰敗者的文字也隱飾不住對戰敗者驚天動地、泣鬼神的鬥爭精神的驚嘆。時至今日,我們讀到這些文字,仍不能不為之震撼。

  當然,這血腥的戰爭,是在氏族部落形成國家的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的。蚩尤後裔戰敗後,再也無力進攻中原,其殘存的部落成員開始了漫長的遷徙。然而蚩尤神的影響卻一直延綿不絕,蚩尤神的遺跡留在了中華大地之上。《山海經.大荒南經》說:「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是謂楓木。」郭璞注:「蚩尤為黃帝所得,械而殺之。已摘其械,化而為樹也。」此說楓木為蚩尤遺跡。《皇覽.塚墓記》說:「蚩尤塚,在東平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名為蚩尤旗。肩脾塚,在山陽巨野縣重聚,大小與闞塚等,傳言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黃帝殺之,身首異處,故別葬之。」黃帝分解蚩尤屍體一說,又見于宋.羅泌《路史.後記四》:「黃帝傳戰蚩尤于中冀而誅之,爰謂之解。」解,即分解屍體之意。由於黃帝將蚩尤身體分解,所以蚩尤塚有兩處。兩處蚩尤塚也為蚩尤遺跡。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三說:「解州鹽澤……鹵色正赤,……俚俗謂之蚩尤血。」蚩尤被屍解之處得名解,解州鹽澤是又一蚩尤遺跡。上述遺跡,或虛或實,卻都表達了人們對蚩尤永恒的紀念。

  蚩尤雖然為戰敗神,被正史斥為「貪虐」、「暴」,然而他的神威常駐不散。黃帝出師,也要畫蚩尤像以威振天下。《龍魚河圖》說:「後天下復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齊國統治者祀八神,其中也有蚩尤。《封禪書》:「三日兵主,祀蚩尤。」漢高祖劉邦起兵,也要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漢武帝時,還傳聞蚩尤神白日顯靈。《漢書》:「武帝時,太原有蚩尤神晝見,龜足蛇首。」對蚩尤的祭祀也代代不絕。《述異記》卷上說:「太原村落間祭祀蚩尤神,不用牛頭。」這種不用牛頭的祭祀可見其時的人們仍從古俗奉蚩尤為牛神。「蚩尤戲」是以戲劇再現蚩尤神跡來紀念蚩尤的形式,已如前述。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蚩尤的後裔大部分構成苗族的主體,其餘部分分別與其他部落後裔融合形成瑤、黎、畬、漢等民族。苗族仍奉蚩尤神為始祖神,並舉行祭祀活動。湘西、黔東北的苗族在祭祀時,須殺豬供奉蚩尤神。湖南城步的苗族祭祀的蚩尤為楓神,是源于蚩尤神話的「桎梏化楓」故事。甘肅《永登縣誌》說:「縣城西南十裏許,有村落,居民全系苗族……即世俗所呼蠻婆子。相信舜帝竄三苗于三危……所遺者。」「他們(薛家灣人)所供奉的秘密之神,正是和黃帝作過戰的蚩尤,這種說法以當地的學者為最多。」瑤族也奉蚩尤為祖先神。每年舊歷五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的還願節,瑤族都要以舞蹈祭祀蚩尤神。蚩尤神的深遠影響,說明他是一位包含著史實因素的英雄神。

 

 

西王母

「西王母」,或稱王母娘娘、瑤池金母,又稱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是傳說中的女神之長。西王母之名最初見於《山海經》。「西」指方位,「王母」即神名。傳說西王母由混沌道氣中西華至妙之氣結氣成形,厥姓侯氏,位配西方,由於母養群品,凡是天地間所有成神得道的女神仙,都得隸屬於祂而歸祂管理。西王母為女仙之宗,相傳王母居崑崙之間,住在崑崙山的瑤池,園裡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有城千里,玉樓十二,瓊華之闕,光碧之堂,九層元室,紫翠丹房,左帶瑤池,右環翠山。《博物志》稱,瑤池有桃樹,「三千年一生實」。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隸屬於西王母管轄。

元始天尊授西王母以方天元統龜山九光之籙,使制召萬靈,統括真聖,監盟證信,總諸天之羽儀,監上聖之考校。西王母和東王公又是道氣陰陽之父母,共理二氣,育養天地,陶鈞萬物。黃帝討伐蚩尤之暴時,蚩尤多方變幻,呼風喚雨,吹煙噴霧,西王母即遣九天玄女授黃帝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黃帝遂克蚩尤於中冀。虞舜即位後,西王母又遣使授白玉環、白玉琯及地圖,舜即將黃帝的九州擴大為十二州。

  撇除道教神話色彩而單以歷史傳說來看,西王母原為我國西部祁連山一帶之部族首領,形象乃頭髮蓬亂、戴著首飾、滿口虎牙,且後面拖著一條豹尾,可說完全是圖騰崇拜時期人物之化身。後來經過慢慢演進,形象逐漸尊貴亮麗起來,到東漢,完全是一美婦之化身,能歌善舞、美麗絕倫、且雍容華貴。「武帝內傳」中,西王母住在西天的瑤池,年齡約三十上下,身材適中,不但容貌極美,儀態更是端莊靜穆。伺候她的兩位侍女十六、七歲,也都是絕色美人。瑤池金殿上聚集數千名神仙,西王母儼然群仙領袖。這些部份會在下面再討論。

  西王母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怪神,後於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年老慈祥的女神。根據古書《山海經》的描寫:「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意思好像是說:西王母的外形『像人』,長著一條像豹子那樣的尾巴,一口老虎那樣的牙齒,很會用高頻率的聲音吼叫。滿頭亂髮,還戴著一頂方形帽子。是上天派來負責傳布病毒和各種災難的神)。可見外形很恐怖,而且是位散發災疫的煞神。但亦有說《山海經》中言西王母人身虎齒,豹尾蓬頭云云,實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非西王母之形。他住在「崑崙之丘」的絕頂之上,有三隻叫做『青鳥』的巨型猛禽,每天替他叼來食物和日用品。

  但是在《穆天子傳》裡,西王母的言行卻又像是一位溫文儒雅的統治者。當周穆王乘坐由造父駕馭的八駿周遊天下,西巡到了崑崙山區,他拿出白圭玄壁等玉器去拜見西王母。第二天,穆王在瑤池宴請西王母,兩人都清唱了一些詩句相互祝福。

  《漢武帝內傳》中有西王母賜三千年結果之蟠桃事,因此,西王母開蟠桃會的故事深入人心。道教和民間一直將西王母作為長壽的象徵,以西王母作為金籙延壽道場的主神。《漢武帝內傳》中謂其為容貌絕世的女神,並賜漢武帝三千年結一次果的蟠桃。西王母上殿時,「著黃金褡孎,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佩分景之劍,頭上太華髻,戴太真晨嬰之冠,履玄鐍鳳文之舄。視之可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漢武帝拜受西王母之教命。每逢西王母神誕之日,一說是三月初三日,一說是七月十八日,於此日盛會,道教徒,特別是女性教徒常聚集在道觀內,為西王母建祝誕道場,同時祈求健康長壽,俗稱蟠桃盛會。

  西王母在東漢時是東王公太太,而東王公則是道教神祇中跟西王母相對的男神之長。相傳道教最高始祖元始天尊特別器重東王公,並以女兒元光天女嫁之,女兒負責統帥眾女仙,稱為西王母。但這卻跟黃帝得西王母之助而戰勝蚩尤的神話相違背,由此可見在原始的道教神話中有很多跟古代傳說相左的部份。後來道教中之玉皇大帝興起,西王母卻被與玉皇大帝配為一對,一管女仙,一管男仙,職各所司。

  西王母非旦自己貌美,並且掌握著令人長生不死之藥和仙桃。嫦娥便是吃了后羿從西王母那兒偷來之仙藥而飛升,而三千年一熟之蟠桃,舉辦盛會慶祝,不但成為後世祝壽時常用之典故,更是西遊記中潑猴孫悟空之最愛。由於以上之傳說,西王母除了為眾女仙之統帥外,更成為能帶來健康和長壽之神仙而受百姓崇祀。供奉西王母之廟宇間組織嚴密,與掌管天界男神仙之玉皇大帝之供奉,已成為道教中勢力最為龐大之兩支。

 八仙

  其故事傳說大多可以在唐、宋書籍種覓得蹤跡,少數見於明代記載。傳說中的八仙有:鐵拐李、鍾離權、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及曹國舅。

八仙過海

  相傳,某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遊。眾仙齊附,並定下規則,要各人憑自己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漢鍾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裏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何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遊。隨後,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借助寶物大顯神通,傲遊東侮。這就是偈後語:「八仙過海,各施各法」的由來。

  八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率蝦兵蟹將出海觀望,但言語間與八仙發生衝突,引起爭鬥,東海龍王乘八仙不備,將藍采和擒入龍宮。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殺,腰斬兩個龍子,蝦兵蟹將抵擋不往,紛紛敗下海去,隱伏水底。八仙則在海上往來叫戰。東海龍王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合力翻動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濤巨浪,殺奔眾仙而來。危急時刻,曹國舅的玉板大顯神通,只見他懷抱玉板頭前開路,狂濤巨浪向兩邊退避,眾仙緊隨在後,安然無恙。四海龍王見狀,急忙調動四海兵將,準備決一死戰,正在這時,恰好南海觀音菩薩經過,喝住雙方,並出面調停,直至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雙方罷戰。

  八位仙人拜別觀音菩薩,各持寶物,興波逐浪遨遊而去。這就是「八仙過海」的故事。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