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宋別館美廬 毛江也曾下榻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7/04/16 04:39 記者: 亓樂義/十五日江西廬山報導

「美廬」,是蔣介石和宋美齡早年在江西廬山的避暑別墅,毛澤東和江青也曾下榻於此。在國共兩黨的歷史上,雙方領導人先後同住一處,不僅罕見,也留下一段歷史插曲。

「美廬」是一棟英式風格的別墅,最初為英國人赫莉女士所擁有。一九三三年,她把別墅贈給好友宋美齡。進住之前,蔣介石特別請人察看風水,發現「美廬」後有大月山,左右各有山峰,如坐臥椅中,隱喻屋中主人乃「天下第一把交椅」,而博得蔣宋的喜愛,每逢夏季,必來此避暑。

不知何故,蔣介石遲至一九四八年才為這棟別墅取名為「美廬」。國共變天,一九五九年毛澤東初上廬山,參加「廬山會議」,毛和江青當年在別墅前的照片,目前擺設在「美廬」的展覽室,和前主人相互輝映,形成鮮明對比。

毛澤東上山後,估計是底下的人揣測上意,趁毛不注意時,把別墅前刻在石頭上的「美廬」兩字鑿毀,結果被毛澤東知道說,「這是歷史,不會因鑿掉而消失」。另有一說是,「美廬」二字早在毛澤東上山前遭毀,被毛知道後囑咐重修。不管如何,「美廬」畢竟安存至今。

國共恩恩怨怨,毛若沒有這點雅量,整個廬山都應該炸平,因為廬山曾是國民政府的夏都,類似今天的北戴河,尤其廬山是國民黨軍官訓練團的大本營,不少剿共將領發跡於此。這樣的地方,豈能容忍。

如果要算舊帳,蔣介石也不該進駐廬山。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瓜分中國。一位英國傳教士李德立,發現雲霧環抱的廬山,讚嘆之餘,遂向清廷租借九十九年。他把這塊風水寶地,又轉租給其他隨列強而來的外籍人士,並規定廬山之上,不准興建中國式的庭院建築。

今天廬山有六百多棟,超過百年歷史的多國風情別墅,其實是「殖民開發」所遺留下的痕跡。江西省台辦的導遊小柳說,廬山之上,有萬國別墅群。聽者就看用什麼角度看待這段歷史。相信國民政府或中共,不會容忍殖民主義。但也不至於拆毀廬山的「殖民遺跡」。畢竟,歷史終歸是歷史。

蔣介石為何取名「美廬」?至今有不同說法。比較接近實情的是,為紀念宋美齡,稱之為「美齡的房子」。實際上,這棟別墅的確改過名稱,不是房子本身,而是門牌號碼。

由於「美廬」位於廬山長沖河的東岸,最初門牌號碼為「河東路十三號」。據傳,深受西方教育的宋美齡對「十三」這個數字有些忌諱,遂把地址改為「河東路十二號B棟」,對岸的別墅則為「十二號A棟」,以做區隔。

除了這一點個人因素,「美廬」走過多少風雨,迄今大體無缺。因為它是歷史,毀壞它,只會更加顯露破壞者的狹隘。

聯合國專家席瓦爾教授,多年前曾到「美廬」考察,臨走時他在題詞中寫到,「懂得歷史對實現未來規畫有重要幫助」,說明歷史的意義在於鑑往知來,不是政治操弄的題材或工具。作為一位台灣來的訪客,此情此景,感觸尤為深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