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白菜 可能大陸來台過程中受損
【聯合晚報/記者韓青秀、黃玉芳/台北報導】
2007.03.27 02:44 pm
 

故宮國寶翠玉白菜遭到損毀,故宮前器物處長張光遠表示,每次文物展覽前後都會詳細紀錄保存狀況,不太可能發生疏失損毀,推測有可能是在大陸來台搬遷過程中,不慎發生損傷。

從器物處退休五年的張光遠指出,由於台灣地震多,國寶文物保存最重視防震,在故宮文物中,以漆器保存最困難,每個漆器作品都會放在特製囊匣中,用棉減低震動造成損壞,庫房保存室的地板也會撲上厚厚的橡皮地墊,確保文物完整。

張光遠表示,玉器是古器物中較易保存的,且不怕潮濕,除非是碰撞,否則玉器鮮少出現損毀。在故宮工作數十年的張光遠認為,翠玉白菜遭到損毀似乎已有記載,由於時間久遠,原因難詳察,但可能是從大陸搬遷來台過程中發生損毀,到了故宮後才損毀的機率視為乎其微。

張光遠說,依照文物借展的流程,科技室必須先進行檢測,保存單位也要配合檢驗,確定沒有損傷才能出借,文物每次從盒子拿出來都要重新檢查,若有移動也一定都裝在盒子內,不僅對故宮內部的文物保存嚴格,其他從外地借來的古文物保險金額也是動輒上億元,因此古文物保存是具有完善的防範措施。

故宮副院長林柏亭也說,故宮的豐富館藏馳名中外,不少大型博物館也積極接洽借展,不過國寶要出國得先作「身體檢查」,另外「谿山行旅圖」等70多件名畫,則是屬於限展畫,每展出一次要休息三年,避免頻繁出借。

他說,國寶要借展到國外,除了考量對方的博物館等級,要「門當戶對」,有一定的展場水準及能力。同時一定要評估文物本身是否承受得起舟車勞頓,如果「不夠勇健」,就不會出借。

白菜少鬚鬚 人氣搶搶滾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07.03.28 03:33 pm
 

「你看,蟲頭上的那一段鬚鬚沒有了」,曾先生隔著玻璃櫃,熱心的指給太太看。本報昨天率先披露翠玉白菜上螽斯的鬚鬚缺損一小節,今天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吸引許多遊客圍觀翠玉白菜,都好奇的想看看缺損的地方在哪裡。

翠玉白菜在故宮本來就是人氣一級棒的展品,圍觀人潮向來不斷,傳出螽斯的鬍鬚曾斷過,今天國寶更紅了。有不少遊客爭相擠在玻璃櫃前,左瞧瞧右瞧瞧,還有人蹲在玻璃櫃前上上下下從不同角度的端詳,七嘴八舌的討論。「聽說少了一公分,在哪裡?」也有人說,其實不太容易發現,「報紙照的還比較清楚」。

一位曾先生昨天知道消息後,跟一群朋友專程從基隆趕來,一進故宮就先找翠玉白菜。曾先生說,以前來看過,但是沒有注意到這個小細節,不過他還是讚嘆,翠玉白菜手工很細,製作的人技藝精巧,就算有小缺損,怎麼看還是讓人覺得巧奪天工。

連昨天剛到台灣的大陸遊客,也都從新聞上得知了這個消息。一位大陸遊客說,翠玉白菜在大陸也很有名氣,今天行程正好來參觀故宮,他發現缺損後,趕緊指給同伴看,本來還偷偷的拿出手機想要拍照,但被工作人員制止。

另一位邱先生,則是趁著新聞熱潮,第一次來看翠玉白菜,他不斷說,當時的工匠腦筋真靈光,想到把玉石刻成白菜,雖然少了一截鬚鬚,對國寶難免是一個小缺憾,不過還是瑕不掩瑜,掩蓋不了翠玉白菜的光彩。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故宮鎮院之寶翠玉白菜,證實至少數十年前就有小缺損。不過故宮強調,現今保存文物,不管儲存、運送、清點都下了層層工夫,民國80年曾有一次大清點,發現保存情況都很不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