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老街 96年2月10日重新亮相
【聯合報/記者孟祥傑/三峽報導】
2007.02.07 04:34 am
 
 
台北縣三峽老街耗時3年整修,10日重新開張,煥然一新的老街街景,吸引了不少遊客。
記者孟祥傑/攝影

 
具有90年歷史的三峽鎮民權老街,歷時3年、耗資3億元整修,將在本週六重新開張,縣長周錫瑋昨天穿古裝,還當起黃包車伕擔任老街代言人,宣佈三峽老街風華重現世人眼前。
為慶祝三峽老街重新開張,縣府與三角湧老街管理委員會安排一連串街慶活動,包括10日的「老街大遊行」、「丫公丫嬤的零嘴攤」、「蚊子野台阿忠布袋戲」,以及18日凌晨零時興隆宮搶頭香、23日清晨6時起的神豬祭典活動,以及3月4日晚間的元宵燈會等。
管委會副主委林照裕拍胸脯說,今年春節最熱鬧的觀光區,一定非三峽老街莫屬,北台灣有五大老街,包括淡水、大稻埕、新莊、三峽老街及桃園大溪老街,但目前只有三峽、大溪老街保存大多數歷史建築風貌,淡水、大稻埕老街大多已改成現代化建築,新莊老街更幾乎全數拆除,老街風貌蕩然無存。
城鄉局長張邦熙表示,三峽民權老街建於日治大正5年(民國5年),以巴洛克式建築為特色,還有相連不斷的紅磚拱廊、石板路,因時代變遷,老街逐漸髒亂、沒落,行政院文建會決定補助3億元,由縣府與三峽鎮公所於93年起,全面整修老街建築、街道,10日就全面整修完成。
三峽鎮長陳佳烜表示,三峽老街一般指的是民權街南段,長約200公尺,目前老建築以民權街、和平街、仁愛街和中山路保存最完整,民權街更是昔日繁華時代的老商業街,原本只是碼頭旁的市集,日治時代整頓道路,並建起巴洛克式的街屋,成為最重要的商業街,許多物資、貨品都在街上買賣。
經過時間流逝,老街早已擺脫喧囂,只剩一幢幢紅磚拱廊建築、巴洛克式立面牌樓,老街房子上的刻字代表姓氏、姓名、行業或店號,行業當中以刻有「染」字的染店最多,其他還有雜貨舖、油行、酒樓等,店家匾額框大都刻著堂號、店號或姓氏,是以往商家做生意的宣傳手法。
林照裕說,山牆上的圖形裝飾也蘊涵寓意,例如瓶象徵「平安」,八卦是為了避邪。老街屋正面以紅磚為主要材料,房子內牆則以土埆堆砌而成;老街上的富有商家當年建築型式都是一時之選,許多建材從外地進口,甚至還遠從英國請來建造師。
周錫瑋說,希望三峽老街整修完成後,能將清水祖師廟、三峽老街、三峽客家文化園區、鶯歌陶瓷博物館、鶯歌陶瓷老街及鶯歌環河新生地開發案連成一氣,成為北縣最棒的文化休閒觀光勝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