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台灣的醫療產業有賴郭台銘的牽成
2007/04/02 00:15
劉競明

日前臺灣首富郭台銘利用假日到北市萬芳醫學中心健康檢查,由於身歷其境及感同深受於檢查過程中對醫院及醫療產業的經營突然發生興趣。近年來其家人─-夫人及其親弟均未能免除病魔之侵襲,其雖為首富之身對財富與健康的看法,自然不同於往昔。日昨報載其未來將以自己財產之千億分為三部份:經營醫療產業、投資獎勵生物醫療科技、並捐助文化事業,消息傳來令人雀躍。

 
過去的三十年來台灣電子科技與半導體產業能全球發展與促成台灣經濟奇蹟,其當年高科技產業之領導者李國鼎先生居功厥偉,其所以會力促發展高科技也是其於赴美接受CABG(心臟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康復後之感動而發心。民國65年12月當年台塑王國產業鉅子王永慶先生亦是深感早年「住院保證金」、「紅包文化」、「公立醫院效率不張」等弊病,加上平民式的醫療無法落實,乃集資成立「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至今三十年而有成,成為在國內醫學中心中-服務、教學與研究的典範。郭董也有其如果設立醫院時,其將在不虧損太多的範圍內對家境貧困者等予以救助,筆者認為此更為發揮「臺灣心、臺灣情」的表現。固然「醫療無國界」,以郭董的財力及經營能力,對於醫療產業之經營及未來發展必將全力以赴。

目前臺灣的醫療環境在健保體制之下,固然困境重重,但是領導人經營的理念與決心相當重要。臺灣的醫療產業長年以來靠一群高智慧與天賦的知識份子戮力經營,數十年來卓然有成,也使臺灣的醫療科技的進步舉世聞名。然而近年來的總額預算及支付制度,無形中讓醫療產業中基因醫療、蛋白質體學科技的發展等尖端科技之經費似乎捉襟見肘。非僅學術機構、大學與中研院等研究經費較國際知名的研究機構為不足;且醫院中具有研究能力與潛力的醫師研究者也未能獲得足夠的研究經費及廣泛培訓醫療科技的研究人員的訓練與研究推廣教育等經費。使醫者空處於醫院「寶山」中,卻無法獲得研究能力施展之空間,殊為可惜!

吾人感佩事業繁雜與案牘勞形的郭董能充分體現金錢的價值與理想,將其運用於最該運用之處,無寧是臺灣人民之福氣;此大慈、大悲與大愛之心性與意念,將如當年的證嚴法師發願建立慈濟醫院,將獲得千萬人們的贊助與嘉許。我們這一代的人民經歷了台灣從苦難、發展、繁榮及起飛的時代,走過臺灣從戰亂、戒嚴與威權時期,到今天的民主與開放。

台灣成就了不少企業家,然少數當年能發揮「企業家經神」與使命的領航者於今都獲得成功的果實。身為台灣首富的郭董,焉能落於人後,當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再造健康、安全與富裕的臺灣,讓我們共同祝福:郭董「心想事成」、「健康富裕」、「益壽延年」。假如筆者是郭台銘,當在個人的事業版圖之下增加三塊「畫布」-一是經營醫學中心發揮特色醫療及實踐醫療個人化(Personalized Medicine)與預防醫學(Preventive Medicine)的理想;特別著重於老人疾病與癌症及慢性病之防治。一是加速投入基因體與蛋白質體學(Genomics and Proteomics)的研究領域,以國外先進研究室的知識與經驗,延攬專業研究人才,以推動鴻海企業的苦幹精神推展系統生物學(System Biology)相關領域的研究事業;其三,當然教育與人文領域的研究,諸如公共衛生、醫務管理、國家政策、經貿政法等領域的研究當為促進臺灣人文水平與文化發展的提昇。

款項未必要捐給別人做慈善或公益事業,擬自己創立醫療產業做為「龍頭」時,當傚法當年台塑王國王永慶董座,於人生耳順之年,方誓志建立長庚紀念醫院,郭董今年才58歲還算極為年輕可為,屬於中壯年長輩,太早退休就太可惜了!使命、願景、策略,再加上公義、利他的價值觀,當然可以成就偉大的事業,讓吾人拭目以待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