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窯出土 顛覆龍泉窯屬“民”非“官”之說

www.zjol.com.cn  2005年11月08日 09:16:48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一位是麗水的企業人士,一位是杭州市旅委的辦公室主任,這兩位似乎和文物、考古新發現挂不上鉤的民間人士,經過10年的調查考證,近日卻對外宣佈:龍泉發現明代處州官窯窯址,和景德鎮官窯同等地位。這一轟動國內陶瓷界的結論,昨天得到眾多權威專家的認同。

  從古玩市場到龍泉窯遺址

  人物:兩個愛好“淘寶”的老百姓

  葉英挺:從一名教師到商人,20多年來一直潛心收藏與研究青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華雨農:杭州市旅委辦公室主任,業餘時間擔任浙江省收藏協會副秘書長、麗水市處州青瓷博物館顧問。這幾年來,他一直專注於青瓷研究,還被民間公認是南宋修內司官窯(老虎洞)的發現者。

  線索:古玩市場淘到了“國寶”

  由於志同道合,他們經常在一起討論青瓷,交流經驗。今年四月份的一天,兩人在杭州二百大古玩市場看到了一批瓷片,這些瓷片器形龐大,胎質潔白,釉色肥潤,刻花尤其精美規整。他們驚喜地發現,這些瓷片與他們早在十年之前就開始關注的一批明初精品龍泉窯瓷十分吻合。

  明初精品龍泉窯瓷的存世量十分稀少,在民間幾乎找不到一件完整器,就連瓷片也見不到一片,只偶爾在國內外一些博物館及國際大拍賣行能看到幾件。憑著多年的收藏和研究經驗,他們認為這些難得一見的瓷片絕非普通的民窯器。

  遺址:順藤摸瓜到龍泉

  經過打探後證實,這些殘片是出自龍泉大窯的。在龍泉市領導的幫助下,他們在位於大窯片中的岙底一帶靠近垟岙頭的地方,找到了遺址。當地村民稱此處為“峰洞岩”,也有人叫“高塢”。大窯村村民在種植農作物挖地時偶然掘到這些瓷片,由於厚重塊頭大、數量多,當時被堆棄在田邊,隨後陸續流散到杭州、上海等地的收藏品市場。

  龍泉窯屬官窯的鐵證

  鐵證一:殘片上的“五爪龍紋”

  此後處州青瓷博物館對這批瓷片在全國各古玩市場進行搶救性徵集。麗水市文物主管部門也對遺址進行了保護。

  從各地“搶”回的大量瓷片來看,做工非常精湛,都是普通的龍泉窯民窯器無法相比的。

  更重要的是有幾塊殘片上還刻著兩角五爪龍紋,這種圖案在元明時候被定為是皇帝個人的專用紋樣,而且與同時期的景德鎮官窯器形神兼似。這一現象也印證了元明官窯器是由“內府定奪樣制”燒造的。此後葉英挺將從上海、香港等地拍來兩角五爪龍紋盤與之對比。這些明顯具有御用器特徵的實物更印證了龍泉窯的性質。

  鐵證二:兩部歷史文獻的記載

  兩位發現者介紹,根據《大明會典》、《明實錄》等歷史文獻和宮廷檔案中的相關記載,明代龍泉曾為朝廷燒造過“貢器”,《明憲宗實錄》中成化皇帝的即位詔書還指出派內官任督窯官監燒瓷器,江西景德鎮、浙江處州龍泉當時是處於同等地位的,當然也同屬於官窯性質。

  從《大明會典》的相關記載來看,有一點還可肯定,當時皇家祭祀要求法天象地,以強化自己的“天子”身份,因青色與昊天對應,祭天是用青瓷的。此外,與同時期景德鎮官窯器無論在器形、紋飾上都很相似,並有器形、紋飾完全相同的實例。

  官方說法被顛覆

  民間觀點已著書立說

  一直以來,龍泉窯被普遍認為屬於民窯,只是在某個時期為朝廷燒造過“貢器”。當然,也有一些意見認為在龍泉窯的發展史上,確曾設立過官窯,也就是南宋晚期——龍泉窯的鼎盛時期。但到了明代,龍泉窯則已沒落,而“明代龍泉設立官窯”一說,不僅前人沒有提出過,甚至是具有顛覆性的。

  目前,這一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已被著錄成書——《發現:大明處州龍泉官窯》,書中詳細闡述了發現處州龍泉官窯的整個過程,並以處州青瓷博物館徵集到的大量瓷片實物為依據,展開多方面論證,同時也對大明處州龍泉官窯青瓷作了梳理。

  考古專家肯定龍泉窯應姓“官”

  這一發現成果也得到了國內權威專家的認可,他們在參觀了“大明處州龍泉官窯”專題展廳後都非常震驚。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陶瓷專家朱伯謙先生肯定了這批瓷器的斷代問題,並認為把它定為官窯是很正確的。故宮博物院的葉佩蘭女士認為“許多品種和故宮舊藏青花瓷器相對證”,江西景德鎮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新園先生則指出龍泉窯在元至正年間就已有官窯,他認為處州青瓷博物館目前整理出的這些殘器當時應是外銷的,是鄭和下西洋饋贈給外國的禮品。耀州窯博物館館長薛東星先生對葉英挺先生搶救保護這批珍貴殘器的“義舉”大為讚賞,他認為一個民營博物館能作出這樣一個成果是非常不容易的。


來源: 浙江在線-今日早報  作者:  編輯: 朱小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ang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